本報10月31日訊(記者 劉勇 楊柳青)今天在長沙舉行的第二屆隆平論壇上,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、辦公室主任陳錫文作主題報告,精辟地分析了新時期我國農業發展形勢及面臨的挑戰。報告中對於“國內農產品不斷增產,進口為何還越來越多”現象的剖析,更是引發農業大省湖南農口系統深思。
  陳錫文介紹,從2004年到2013年,全國的主要農產品都在不斷增產,糧食產量10年之內從8614億斤增加到了12039億斤,但是另一方面,我國近年來進口的農產品品種卻在擴大,數量也在增加。這個現象看起來似乎很矛盾,原因是什麼?
  陳錫文表示,我國作為人均農業資源相對稀少的國家,適當利用國際農業資源和國際農業市場來調劑國內農產品供給,使得國內農業資源環境壓力有所減輕,這是必要的。
  不過陳錫文認為,其中更主要的原因在於,經濟全球化背景下,我國多數大宗農產品價格超過了國際市場價格,導致了進口農產品越來越多。我國有些農產品的進口,實際上並不是國內供給不足,而主要是我們自己產的農產品價格競爭力不夠。比如,根據今年8月的統計數據,如果從越南進口秈米,到岸完稅以後的平均價格是3329元每噸,而同期國內批發市場秈米價格為每噸3800元到3900元,“倒掛”500多元,影響顯而易見。
  與此同時,我國農業生產成本快速上升,年均增長達8%到9%,農業生產效益增長空間被進一步壓縮。
  陳錫文建議,今後的農業生產要儘量做到“調結構、提品質、增效益、保安全、可持續”,在推進農村改革不斷深化的前提下,不斷去化解我們現在面臨的這些矛盾和問題。  (原標題:進口大米每噸便宜500餘元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d81vdblp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